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
    在大中小学系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基的持续夯实,也是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国家安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多种形式进入相关教育教学进程的同时,如何以宏观布局指导微观落实,如何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的“全面加强”与“系统推进”之间的协调,如何分步骤、有层次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之间实现教育的有机衔接与协同推进,是当前国家安全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大中小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价值目标,了解达成目标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形成有效推进和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工作目标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教育教学的各学段、各方面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教育战线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这项工作的推进,需要我们建立在明确国家、学校、教学各个层面工作的价值目标基础之上。
    (一)基于育人育才整体贯彻国家教育目标。站在整体实现国家教育目标的立场上,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在大中小学系统、规范、科学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切实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教育支持,是学校教育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从教育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占据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出发,无论是国家安全知识的普及、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国家安全观念的建构,还是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系统性、规范性特征和所能起到的常态化、全覆盖的作用,是其他类型的工作所不可替代的。一方面,学校教育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学生获得国家安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从入门到进阶、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运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的建构方式,关系到人才成长发展的方向,关系到教育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输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养的人才,由此而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意义。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中还具有专业性、专门性的作用。不论是在高校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等专门课程、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开展专题教育、结合各学段各学科专业特点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还是建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培养国家安全专业人才,学校教育都以其所具有的专门的课程、专门的教师、专门的场所呈现出强大的专门性特点并由此确保其专业性的实现。
    (二)基于学段特点分层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要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开展。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就不仅要求学校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各学段如何基于学段特点分层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实现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的要求,把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责任担当、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要求融入各学段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从夯实国家安全人才基础的角度来看,各学段的国家安全教育既要在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下强化顶层设计、形成统一规划,又要面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开展分类施教,把对大中小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的培育分层分类地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知、信、行的具体目标。具体而言,小学阶段是国家安全意识的启蒙阶段,重在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初中阶段重在通过了解概念、原理来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高中阶段重在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逐步形成忧患意识;大学阶段重在理论层面的知识深化与实际应用,逐步形成理性思维,能够思考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问题与前沿问题,并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为责任担当。当然,各学段的人才培养环节并非相互割裂,学生在国家安全领域知、信、行的培养也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联系,在加强统筹联动中形成整体合力。
    (三)基于学生发展科学定位日常教学目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之下,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是贯穿教育过程的主线。我们借鉴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方面广义地看待国家安全领域的知识,那么,与学生发展相关联的日常教学目标设定就需要围绕不同类型的知识来展开。事实性知识是关于国家安全的基本常识、常用术语等,是对国家安全较为直接的、表面的、基础性的描述,不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基本原理,但却是学习这一领域中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知识的基础。比如,关于什么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等。这类知识往往可以通过记忆、重复、强化、情境化等方式来学习。概念性知识主要是指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基本原理与原则、理论模型等方面的知识,是基于事实性知识基础之上的知识,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性、组织结构性,学生建立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之间联系,便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程序性知识是指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技能、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是关于国家安全“怎么办”的知识,也是基于国家安全的历史、现状结合未来趋势的动态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影响人们对国家安全认知的因素、过程、结果及其相互作用等问题认识的知识。国家安全领域这些知识的层层分解与渐次推进的过程,是把国家安全贯穿学校教育各方面的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情感与行为不断形成与升级的过程。
    二、存在问题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下,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不仅要求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各学段教育目标、统筹各领域教育内容,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合、有机融入的教育格局;而且要求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适应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和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提升教育的科学性与适切性。但事实上,由于大中小学既有的学段分割,各学段自成体系的教育实施,使教育目标的设置、教育内容的定位、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资源的运用、体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着如何在学段之间实现承接与连续的合理化问题,各学段之间国家安全教育或脱节或交叉或重复等现象较为常见。
(一)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要素瓶颈。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因素,这些要素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在条件,对教育活动的成效产生直接的决定作用。然而,从教育的基础性、长期性、递进性、系统性要求出发来看国家安全教育的整体推进,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主体作用的发挥、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设置、教育方法的把握、教育环境的创建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和需要突破的瓶颈制约。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国家安全教育无论从知识构建还是价值塑造的角度而言都超越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内容。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国家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步较晚、教育实施的各方面尚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教育主体对国家安全教育要求的领悟需要不断进阶,而且教育实施的各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深化探索。在此背景下,教育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是明显的,一方面,各学段的大多数教师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国家安全知识培训,教师的国家安全教育意识、国家安全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及相应的教学能力储备并不充分,这就导致学生所接收到的国家安全知识可能是零散的、片段的、不连续的、不系统的、不全面的,由此既可能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可能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对教育目标的设置、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的运用提出了系统化、递进性的要求,但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目标之下,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如何精确分割、恰当分工、合理分布,教育内容如何在各学段之间既得到整体性贯彻又能够分层次落实,并实现准确定位和有效衔接,教育方法的应用如何能在不同学段的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转换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96556.html